“时代的脉动:中国大运河影像叙事作品巡展”第四站在德州开幕

德州24小时 昨天16:51

千年水道,运载千秋。8月29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时代的脉动:中国大运河影像叙事作品巡展”第四站在德州市博物馆开幕。

本次活动由山东画报社有限公司主办,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日报社、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德州市博物馆、德州市美术馆、德州市摄影家协会共同承办,展期持续至9月7日。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谷永威主持开幕活动。

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杨刚代表本站巡展活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运河德州段是隋唐永济渠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千年记忆,从大禹留存“大德之州”的治河史迹,到当代推进“南水北调”的生态实践,大运河在这里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本次展览特别呈现了具有德州地域文化特质的运河影像,将为观众带来触摸“三屯营仓”的漕运印记,感受这座城市1400年“崇文尚义”的运河遗风。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山东分社图片总监、高级记者范长国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山东省摄协持续开展运河主题摄影创作活动,其中,“寻访大运河”主题摄影创作德州站开展的摄影采风,正是运河主题摄影活动的实践成果。全省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大运河山东段沿线城市开展“深扎”创作,用影像叙述大运河这一历史文化宝藏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意义。期待通过此次展览,激发更多摄影工作者,用相机记录新时代的“德州运河繁华图”。

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刘之荣在致辞中表示,德州因运河而兴,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美誉。德州保存着古运河最完整的原始河段,有四女寺水利枢纽等珍贵遗迹。此次巡展为德州提供讲述运河故事的高规格平台,将以此为契机,深化运河文化研究,让历史文脉代代相传,创新文旅融合模式,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生,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共同守护运河文脉。

德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赵红卫在致辞中表示,德州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德州段大运河更是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重叠区域。德州与北京、杭州、扬州、聊城等城市共同举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大运河影像叙事作品巡展,是殊为宝贵的机会和荣誉,是对德州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创新表达中,古为今用、持之以恒、深入挖掘、焕新焕彩所作努力的充分肯定。大运河的故事,将通过摄影工作者的镜头,流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巡展活动以“时代的脉动”为立意主题,以申遗10年后的大运河为聚焦落点和折射点,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多维度影像叙事场景为切入点,从古老运河的历史变迁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运河高质量发展这一基本主线出发,通过对影像创作的梳理、精品力作的挖掘,围绕“守望·遗产之河”“打造·生态之河”“牵手·风物之河”“遇见·文旅之河”四大单元板块进行展示,把运河文化所蕴含的新时代影像价值、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文化激荡中展现中国特色。

摄影是艺术,更是时代印记。此次展出的100幅作品,是从全国7个省份、众多优秀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是最具运河时代特质的典型性摄影作品。摄影者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多维度出发,用镜头讲述大运河与沿线城市和合共生的故事,生动展现古老大运河焕发的时代新风貌,引导观众更加深刻认识和热爱运河、敬畏并保护运河,共同守护好新时代的“人民的运河”。

“时代的脉动:大运河影像叙事作品巡展”活动,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通过评审立项的,并顺利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名单的项目。已先期于聊城、杭州、扬州举办了首站、第二站和第三站巡展,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德州为此次巡展活动的第四站。运河德州段是明清时期漕运枢纽,现存四女寺枢纽、苏禄王墓等7处遗产点,是运河文脉“活态传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市创造推动黄河、大运河“两河”文化牵手,串联起“大德之州”的水脉、文脉、人脉,打造130公里生态文旅廊道,实现“三网三化”贯通,生态与文化进一步交融,城市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德州24小时)

责任编辑:魏巍-德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